【实验三】
生:哦!真奇怪。玻璃筒变细,“三分之一的水”居然也能产生这同样大小的压强。
师:这说明什么问题?
生:水的压强大小与水的质量大小无关,而是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。
师:如果把水换成酒精、菜油等其他液体,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?
生:肯定会。
师:那么,如何来表达液体压强的特点呢?
生: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,深度越大,压强越大。
师:至于,液体压强的第二个特点,我们要借用压强计来进行研究……
众所周知,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、心理素质、情感特征、认识水平等诸方面差异导致他们思维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,使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各不相同,经常出现一些在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学意外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“意外”,其态度是压制?搁浅?抑或是“回避”?这其实是在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机智。在初中科学课堂中,实施“以退为进”的教学意外处理方式,把科学问题从抽象退到具体、从一般退到特殊、从整体退到局部,教师主动地“退”出告知的空间,学生才可能“进”入思维的地盘。当然,“退”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放任,而是体现更高的授课艺术。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,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,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。”仔细想想,更觉得在理,要不,怎么说教育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呢?让我们正视意外,善待意外,把握意外,化意外为亮点,不仅能给课堂增光添彩,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奠基。
责编:唐军毅